五月,初夏。执鞭策马,驰骋在无边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,满目青翠,清风拂面,快意盈怀。
蒙古高原地貌种类丰富,有雄浑的高山,也有绵延的丘陵台地;有宽阔丰美的河谷,也有戈壁沙漠和平原。这片神奇的土地,大自然不仅赐给它青青草原、巍巍山岭和悠悠碧水,也赋予了它厚重历史、游牧文化和独特精神。
古往今来,众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,并以此为根据地,向东亚、中亚、北亚、南亚、西亚乃至东欧“进军”,在当地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演化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痕。
云卷云舒无痕,人来人去有迹。文人墨客对这片土地更不吝惜赞美之词,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南北朝民歌《敕勒歌》传唱多年,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。“山中父老神枪手,系马白桦射雉还。”文学家老舍的诗句呈现了猎民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。“锡尼河畔论英雄,万马秋风汉血红。”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流露出缕缕思古之幽情,令人击节赞叹,心向往之。
草原人对草原的情感是深沉的,真挚的,无言的,无私的。我曾有幸探访铁木真留下的遗迹。遥想当年,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正是以蒙古高原为大后方,率领着他的蒙古大军,挥动着鞭子,像一道道闪电,掠过贝加尔湖,掠过叶尼塞河直达里海……
提到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文化,就不得不说一说蒙古马。蒙古马是世界古老马种,是蒙古野马的后代,自匈奴帝国时代便蜚声蒙古高原内外。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,蒙古族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养马、驯马经验,蒙古马就是千百年来无数游牧人精心培育出的优良马种。蒙古马身形矮小,其貌不扬,然而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,却能不畏艰辛,纵横驰骋,屡建奇功,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。蒙古人用最优美的语言赞美马,赞美蒙古马,有哪一种动物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?那哒哒的马蹄声始终回荡在草原深处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勇往直前的草原人。
我与草原的缘分,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。那时,我的爷爷在抗日战争中牺牲,作为军烈属的奶奶毅然响应国家戍边的号召,携着年幼的孩子,一路辗转向北,走出山海关,走进蒙古高原……而今,我们一家五代人,生命早已与草原血脉相连。
在辽阔的蒙古高原,千万草原儿女听着古老的传说,唱着悠扬的长调,在马头琴的曲调里,默默肩负起建设北疆、守望北疆的时代使命。为了把祖国北疆这道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,大家把忠诚无畏、吃苦耐劳、一往无前,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记在心中,行于脚下。
翻开《蒙古秘史》《蒙古源流》《蒙古黄金史》等名著,开卷便是历史的烟云,合卷便是眼前的现实。我的思绪在不断地开与合之间,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转换。面对案头的书卷,畅想宏阔的未来,心中的诗意倾泻而出:“千里曲水浩如烟,万顷碧草袤若天。临风把酒夜未阑,忆古怀今两悠然。”
(李博恒 作者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)
分享到微信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