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纪委监委 > 廉洁悦读
放飞梦想

 

那年,我到乡下采风。这天走得有些渴了,刚好路过一户人家,便进去讨水喝。院坝的空地上,蹲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,听见响动,男孩并没有抬头,而是继续做手上的活儿。走近一瞧,男孩正在摆弄两根竹条,两张报纸,但努力了半天,似乎不太成功。

这时男孩的父亲走了过来,一边接过我的水壶,一边像在自言自语地说:“看见别人放风筝,他也想做一个!”

顺着院墙看去,刚刚熬过严冬的杏李、樱桃在早春的氤氲里长满了花骨朵,不消时日便会绽放满园春色。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放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”清代高鼎的《村居》,描绘的不就是眼前情景?只不过,男孩的风筝还在“襁褓”里。

这时男孩回过头来看向我,眼睛里有亮光,像讨教又像赌气地说:“我就是想做一只风筝,看它飞上天去,但是我爸爸不相信。”

我笑了,这孩子,有梦呢。

我蹲下,尝试用我的方法教男孩做风筝。先把一张报纸剪成正方形,取一根竹条沿对角线粘牢,取另一根稍长一点的竹条沿另一条对角线呈弓形粘牢,两根竹条十字交汇点用线绑牢,在交汇点上方二分之一处钻孔,在弓形竹条水平线下方再打一孔,两孔是为绑风筝线做准备的,再用另一张报纸按正方形的四分之三长度剪成两三公分的细长条,粘上去就是漂亮的尾巴……

演示完整个过程,我自信地说:“谈不上专业,但我爷爷传给我父亲,我父亲传给我,都是这个土方法,简单实用。”

男孩脸上瞬间显出笑容,那笑容就像蓝天上春意融融的暖阳,以至于我走出院门老远,那颗“小太阳”还站在门口目送我。

一个月后,我又到乡下,专程去了男孩家。还没走近,便见那男孩捂着屁股从院门里蹿了出来,后面跟着拿着黄荆条子的父亲。一问,小男孩为了放风筝,偷偷把家里用来织渔网的鱼线剪去了好几十米,他的父亲又生气又心疼。

那天,我拽着孩子的父亲来到田野上,我们一起看着男孩牵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奔跑。风筝越飞越高,高到和春天春景春色融为一体,小伙伴们围过来,仰着头,满脸艳羡。那一刻,男孩的父亲也露出笑容,皱纹似乎被阳光抚平了。

那天临走时,我把专门带来的宣纸、胶带、尼龙线交给男孩,我相信男孩的风筝会越做越好。

我与男孩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。前不久,我收到了男孩的信息,他说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,假期时总会回到乡下,教那些小孩子做风筝。因为他知道,有春天就有风筝,有梦想就会有未来。

(杨力 作者单位: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纪委监委)

清风纪语

分享到微信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